联系方式网站地图欢迎来到山东华农芦笋科技有限公司官网!

华农芦笋

30年专注芦笋育种技术研究与开发匠心打造 品质保证

13964778888

0536-4888887

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行业动态 >

芦笋种植时茎枯病的主要症状、发病原因及防治方法是什么

来源:华农芦笋 发布日期:2021-07-18 16:44:00
芦笋种植时的茎枯病是一种毁灭性病害,世界各芦笋产区几乎都有发生。近年来随着我国芦笋种植面积不断扩大,芦笋茎枯病在辽宁、山东、山西、安徽、河南、河北、天津、上海、江苏、浙江和福建等产地都曾出现过,其危害程度也随之加重。十几年来,尤其是2003-2005年,全国已有3万多公顷笋田因病损毁,给广大笋农造成了巨大损失。
 
(1)病症
 
发病部位主要是茎和枝条。发病初期是在主茎上,多于距地面70厘米范围内的主茎上出现浸润性褪色小斑,而后就成淡青乃至灰褐色,同时扩大成梭形,也可多数病斑相连成为条状。病斑边缘为红褐色,中间稍凹呈灰褐色(灰棕色)以后仍可继续扩大病斑,病斑边缘红褐色、中间灰白色的大形病斑,上面密生针尖状黑色小点,即分生孢子器。病斑能深入髓部,待绕茎1周,上部茎秆即失水枯死。如大气干燥则边缘界限清晰,不再扩大,成为“慢性型病斑”,若天气阴雨多湿则病斑迅速扩大可蔓延包围整个茎部致使病斑上部的枝茎枯死,此即为“急性型”发病。
在小枝和拟叶上发病则先呈现褪色小点而后边缘变成紫红色,中间灰白色并着生黑色小点。由于迅速扩大包围小枝则易折断或倒伏,茎内部灰白色且粗糙以致枯死,拟叶上发病常常来势迅猛,田间的芦笋几天内便可成片枯黄。
 
(2)病原菌
 
为半知菌亚门球壳孢科茎点霉属真菌,菌丝灰白色、棉絮状,分生孢子器扁球形、黑褐色,起初埋生于寄主表皮下,成熟后突破表皮半露在外。分生孢子长椭圆形,单孢,无色。
   
(3)发病规律
 
该菌以分生孢子或菌丝在病残株上越冬。来年再由孢子器中飞出分生孢子初次侵害嫩茎。据测定,在山东潍坊地区病菌在田间可存活2年零4个月以上。华北地区4月下旬开始见病株,但前期病情发展缓慢,7-9月为发病盛期,10月下旬进入越冬阶段。全年发病时间近6个月,在此期间浸染周期平均10-12天。在芦笋整个生长季节,病菌可进行10多次反复侵染,侵染循环。
 
研究表明,芦笋种子可以带菌。病害在一年中的发生消长可分两个阶段:一是病害扩展期,即开始发病的30-40天内。此期病株率尚低,病情发展缓慢,发病部位多在植株外围的小枝上。二是病害严重期,即发病40天以后。田间病株率达40%以上,此期约从7月下旬或8月份开始,正值采笋结束之后。由于笋丛逐渐变密,加上雨季来临,给病害发生创造了非常有利的条件,因而压低前期病情,对控制后期发病有很大作用。
 
茎枯病的流行与降雨、风向有密切关系。雨水溅沾的传染距离较近,是初期的浸染途径。空气传染是大面积发病的主要原因,田间的蔓延方向和发病速度常受风向的影响。
 
新梢、嫩茎容易发病。地势低洼、土质粘重的地区发病情况高于地势高燥的沙质壤土地区。过量偏施氮肥也会促使发病严重。另外,采笋过头也会促使发病严重。
 
(4)病菌存活的条件
 
①温度:病菌生长的温度范围是16-38℃,适温23-26℃。山东省潍坊市4月下旬至10月中旬平均气温16-26℃,处在适温范围内。因此,气温的变化对发病轻重无明显影响,但春季气温的高低与发病早晚却密切相关。
②水分:由于分生孢子的释放、萌发和侵入都需在有水的条件下进行,因此,每次雨后10天,田间就出现一次发病高峰。
 
③寄主:接种试验证明,出土1-3天的幼笋发病达30.8%,笋龄越长发病率越低,40天以上的笋株基本不发病。芦笋从早春到秋末的整个生育期,平均每墩每天出幼笋0.5-0.8株,并不停地生长出侧枝,给病菌的侵染提供了有利条件。尤其久旱遇雨,笋苗大量出土,雨量适中时病害往往大发生。
 
(5)防治方法
 
对茎枯病的防治各地都有一些经验,都认为:必须采取综合措施,压缩菌源基数和提前进行预防,即预防为主,综合防治,防病不见病,增产又增收。一定要改变不发病不打药的错误做法。
①在开园定植时注意选择地势较高、排水良好的地块。割除的病茎应进行烧毁或深埋。
 
②在田间覆盖地膜或稻草可防止溅雨传病。
 
③适当控制植株长势,不要过度繁茂,尤其“茎桩”上萌发的细枝更易感病。为防止倒伏还应向茎基培土。
 
④清园:彻底清除并烧毁病株残体是压低初侵染菌源、控制发病的重要环节。据调查,经过冬天彻底清园的病株率仅6.7%,未清园的病株率68.5%。清园一般在3月份进行,重病地块也可在年前进行。同时,每亩施2-3千克45%的施纳宁进行土壤消毒。生长季节及时清除病枝对控制病情也有极显著效果。据临沂农科所试验,只清理病枝者,第2年鲜笋增产16.62%;清理病株病枝后地面盖草者,第2年鲜笋增产51.86%。
 
⑤增施钾肥:田间大区试验证明,每亩施氯化钾20-40千克,防病效果为19.88%-44.55%,增产21.88%-43.41%。钾对增强芦笋抗病性和提高产量有显著作用。
 
⑥推行配方施肥,多施有机肥:根据芦笋的需肥要求,应使氮、磷、钾比例为10∶7︰9;每年施入有机肥5000千克,且注意中耕除草,抗旱排涝。
 
⑦药剂防治:特别要强调在发病之前做好预防工作。但国内许多地方用药偏迟(在发病后用药)而影响效果,在大流行年就更难控制。
 
通过在中国芦笋种植第一村曹县青固疾镇朱老家村、安丘植保站及莒县农技推广中心几年的使用和中国芦笋研究中心的试验,筛选出了几种优质高效、低毒、无抗性,可长期使用且符合生产优质高档芦笋的药剂及组合配方。
    50%双吉胜300倍 + 70%农猎手300倍液
    50%威王500倍   + 70%农猎手300倍液
    50%双吉胜300倍 + 72%赛露600倍液
    50%双吉胜300倍 + 80%必得利500倍液
    50%双吉胜300倍 + 75%进富500倍液
 
绿芦笋在5-9月份,白、绿芦笋在放垄、停采后每隔3-4天喷一遍药,连续喷药4-5遍;而后转为7-8天左右喷药一次,下雨后补喷一遍。喷药时要以地面上80厘米的主茎为主,上部枝叶为辅,要喷透喷匀,一行芦笋实行两边喷药,去时喷左边,回来喷右边,一行芦笋喷一个来回。
 
对每株芦笋喷药的步骤分四步:第一步首先喷雾芦笋基部地面,杀死地面撒落的病菌;第二步将喷雾器转向芦笋的主茎茎杆;第三步将喷雾器喷头从分枝底部向上喷;第四步是将喷头转向由枝叶上部向下喷,将药喷透到枝叶内部,使整株芦笋形成一个严密的药物保护膜。这叫四步喷药法。按上述方法防治,防病效果都在90%以上。如果天气连续干旱无雨,可以10天喷药一次。
 
芦笋在采笋结束后,秋季长出的茎秆,如果在8、9月份得了茎枯病,就要采取清除病株,及时打药治病的方法处理,千万不要轻易非常极端的将地上部所有茎秆全部割除,这样会带来灭顶之灾。
 
因为芦笋采收后,绝大部分地下养分已经消耗已尽,仅剩的少量养分长出放垄后的第一批地上茎,等到第一批地上茎枝叶展开后开始制造养分,才分化出第二批新茎长出,这时的芦笋地下部没有贮存养分。尤其是放垄后的前两个月,地下根和鳞茎盘储存养分很少,如果这时将有病的地上茎全部割掉,芦笋将无能力再长出新芽,芦笋将会出现死亡,即使长出部分新芽,也是很细弱的弱苗,很容易继续感染病害,第二年将会绝产。
 
如果是在晚秋将地上茎全部割掉,那么芦笋将会长出大量的秋茎,将芦笋准备供应第二年春天生长的地下储存养分消耗掉,第二年产量会大大降低,甚至绝产。
 
所以说,芦笋秋季生长期间千万不要轻易把地上部嫩茎全部割掉。这样做的种植户都受到了巨大的损失。
 
实践证明:秋季芦笋发病后,只能采用清除病株、及时打药防病、加强肥水管理的措施,而不是轻易的将地上茎全部一刀切割除。


咨询热线

13964778888